觀察社群平台,並分析什麼樣因素能讓使用者停留在平台上的時間越久,與兩次會議心得 (黃子玹、孫翠鴻、張采菱)

1.觀察任何一種的社群平台,並分析什麼樣因素能讓使用者停留在平台上的時間越久。
能讓使用者在同一個平台上停留時間越久的原因,應該是這個平台上提供源源不絕使用者想知道的資訊。

A.以FaceBook為例,使用者會隨時就想上去看看,是因為:

  1. 朋友都在使用:可能隨時會分享心情、照片,可以引起討論的話題,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2. 很多小遊戲:可供休閒、殺時間、紓壓,或是刺激與朋友間輸贏的成就感,像是達到什麼等級可以購買限定的物品,甚至只是分數高低的比較,都能讓使用者不斷的去使用。
  3. 獲得資訊:FaceBook上有各式各樣的粉絲團、社團,可提供各種資訊需求的使用者,讓他們不再需要同時使用或適應多個不同的平台。
但是主題性的資訊平台還是有存在的必要,因為它們提供較完整、精細的分類、專業、整合的資訊,且可追溯舊往查看一些以前所發表過的資訊。



B.以JavaWorld為例,它提供了非常完善的Java程式設計相關資訊:

  1. 新手入門:每個人都會有第一次接觸Java,因為不懂的地方很多而想發問或尋找的一些資料都會被歸納到這邊,除了避免重複的新手文章洗版、干擾之外,也可幫助新手較快入門。一些資深的Java人,也會寫一些入門手冊或是快速上手的教學,讓新手遇到困難也能學會自己處理。
  2. 主題Java討論:因為Java還可細分為不同領域的程式設計,如Web Service、JavaScript、android等,雖然都是用Java寫的,但是一些API的使用或是開發環境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程式碼。當使用者能理解Java基本架構與寫法後,就可以根據自己想走的領域再更深入的研究、討論、或交流心得。
  3. 非Java技術:這樣的分類主要是分享在開發Java時所使用到的一些開發程式、工具,也會刊登一些工作機會、學習課程、或是Java相關的新聞。
像這樣的資訊發布在FaceBook上是比較不實際的,因為資訊不能永久保留下來,要尋找也比較困難,但是可以FaceBook上發問、刊登工作機會、學習課程、新聞等資訊,因為資訊流通迅速,想及時獲得的回應也會比論壇上來的快。



C.以愛評網為例,它整理出各家餐廳的特色、優劣,提供網友參考:
  1. 抓住社群的歸屬感:
  • 愛評網在頁面上有交友功能,目的是不只要黏住重度使用者,還要讓它們的親朋好友一起加入,只要拉親朋好友進來就可以得到P幣。
  • 另外藉由愛評網可以認識更多有共同消費嗜好、共同生活圈的朋友,甚至進一步交流對美食的想法。
  • 設置幫會,是由網站會員自行發起的子論壇,有點像PTT連署開版的模式,但要加入幫會才能發文是跟PTT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 在網站上結合了facebook,達到吸引人氣的目的。
2. 口碑行銷:在愛評網上有兩篇以上的消費經驗,並且通過身份證認證、手機認證,就能擁有兌換、抽獎口碑券的資格,用口碑劵在店家消費過後,必須回到愛評網分享自己的經驗。因此達到吸引消費者在愛評網發文的功用。

3. 優惠活動:
  • 只要註冊、發文、介紹朋友、領口碑劵並寫消費經驗且審核通過……等等,就可以獲得P幣,P幣可以用來下載優惠券及商品競標,藉由這些手段,可以讓使用者停留在平台的時間變長。
  • 不定時的提供合作店家的好康訊息,商家可以在平台上自行登錄限量優惠讓網友自行下載。
4. 結合行動商務:美食地圖的設置,讓消費者更能清楚得知餐廳的位置等等,甚至能藉由QRCODE省去抄寫查詢的功夫。

5. 個人化美食地圖:
  • 美食書籤:收藏有興趣的食記及店家。
  • 分享集:建置屬於自己的美食部落格。




2. 在這兩次的會議中,學到了什麼?
A.
在第一次的會議中,發現要讓一個新的團隊將討論的議題慢慢縮小到重點、觀念與認知凝聚成一體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也是個關鍵。

因為每個人所擅長的項目不同,就好比一個資訊平台的”研發”會議,找來了程式設計師、系統分析師之外,也找來了會計部、行銷部、企畫組的人一起討論,不同部門的人所關注的重點不同,提出來的意見也就會涵蓋非常廣的議題,因此需要有一個領導能力與統整能力強的主席,將大家的想法與討論議題引導到本次會議的核心議題。

經過分工合作、將平台所需的一些資料收集整理後,再開的第二次會議,大家就能快的進入狀況,並把自己所負責的部分做一個簡單的報告。每個階段的報告後,都有一小段時間讓團隊的每個人腦力激盪一下,看能不能將這個階段的資料補齊,或是迸出新的想法,這是一個能解開鑽牛角尖的時間。

當一個人在企劃或是構想一個主題時,總是會遇到瓶頸或是想法枯竭的情況,這是因為自我侷限或是有不太能理解的項目,這時可能會因為團隊的人給予的一句話或是一個想法,而讓自己想通或是根據那句話又延伸出更好的想法。
結論是,抓住重點、將對的事交給對的人、不斷的討論,就能讓每次的會議收穫很多也更精進。



B.
第一次會議中,從建構虛擬社群知識地圖開始,由志昭的知識地圖開始我們討論到PTT這個社群的優點,討論的議題也慢慢縮小成建立一個打敗PTT的社群。藉由這個議題,我學到了去用虛擬社群的各個構面來分析,分析出PTT的優點,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第一次會議老師統整了幾個我們今天討論到的重點,分工讓每組去討論自己有興趣的議題。
經過分工後,第二次會議中,大家都有自己要去負責的議題,也讓我了解建立一個社群網站可以從哪些地方著手:

  1. 知識地圖:由論文所提到的構面去分析PTT這個社群的優缺點,藉以發現PTT可以改進的地方。
  2. 問卷調查:針對主要的使用者進行調查,去分析吸引這些人的地方在哪,可以改進的地方在哪。
  3. 社群人數成長階段:由各個階段去分析,找到各階段該實施的事項。
經過了第二次會議的討論,我了解了團體合作的好處,藉由大家一起討論,可以激盪出更多的新想法,也可以藉由別人的提醒,補足自己想法缺失的地方。



C.
因為是後來才加選的緣故,導致第一堂課並沒有參與到,所以就僅發表對第二次上課時的會議的感想。

藉由煥欽同學的上次會議報告與老師的補充,即讓我對之前同學所討論的內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我認為會議紀錄的措施是很好的,的確如老師所說,可以讓其他未參與討論的人也了解會議進行內容。

將先前討論的項目再細分給各組進行整理報告的措施也很好,不過我認為在各組報告前,是否也應該讓參與者都知道今天會議報告的流程,不是指報告組別的順序,而是指會議要報告的主題分別為何;在此次上課時,即有發生在其中一組報告他負責的內容是關於網站的主要架構,卻被問及應列上先前有討論的細節、優缺點等,但關於網站的細節等其實是另一組所要報告的內容的情形。

另外,在每一組報告後進行問答與補充的確是可以促進彼此交流與改善缺點的好辦法,就這節課所觀察的情形,也的確看到大部分同學都有參與到討論,對於從小上課都處於聽課的我們,訓練表達出自己的意見的確是很重要的一環。
在競爭激烈的同性質虛擬社群中,經營者該如何吸引使用者瀏覽並主動分享資訊、營造愉快的互動體驗,且建立起成員對社群的忠誠度,學者 Hagel and Armstrong(1997) 根據規模報酬遞增的經濟法則,認為當社群所凝聚的顧客購買力達到臨界數量(Critical Mass)時,所累積的交易營收與報酬利潤將呈現遞增的狀態,如圖 [虛擬社群的加速發展里程碑],應快速壓縮前期。


第一階段:
累積達臨界數量的成員

  • PTT是透過學生社群累積一定的成員數量,除此之外內容(版)分類多樣化也是一個原因
  • 臉書是透過大家朋友拉朋友,玩小遊戲累積成員的數量。

所以要提升使用的成員數量,首先要提供讓使用者覺得有用的功能,例如資訊的搜尋、舉辦活動、等等。



第二階段:增加成員使用量、匯集其使用習性資料

即增加成員在虛擬社群內互動的時間,也就是增加使用率,進一步擬訂目標銷售計畫與廣告設計,還可提升凝聚內容提供者和廠商的力量,因為社群代表著特定的參與者市場,擁有這些目標群體或市場的相關資訊,將會吸引同類型的使用者參與,及對此市場有興趣的廠商加入提供產品服務、廣告訊息等,如以下方法:


  • 成為第一手消息的發布站:像gossip那樣的板,一有最新第一手的資訊,往往能從社群裡得知。實踐的方法像是讓各個大站(例如Mobile01)來這個社群發布最新消息。
  • 吸引熱衷愛好者轉移:吸引挖角熱衷愛好者來使用,由於熱衷愛好者往往都是PTT版上發文數量較多的人,如果由這些人來增加版上的發文數量,相信其他的人轉移的機會也會比較高。


第三階段:開始吸引廠商與廣告主,如採用以下方式:

  • 在每個版讓廠商提供一些試用試吃的名額,讓網友發表使用心得。
  • 適當的過濾或淘汰一些廠商:若網友大部分評價都不好時 就不跟他合作,或是以後就不讓它刊登發它的產品 讓它自然淘汰。


第四階段:社群經營者根據成員的交易習性資料進行區隔,如根據PTT的分類方法,仿效網友的使用習性去分類。


第五階段:
當社群經營者對於成員的資料掌握越詳盡,就越能有效促成更多交易量,因此可透過如以下方式來進行:

  • P幣的功能除了可用來發問卷開賭盤外,還可以玩小遊戲,如果將P幣用於買遊戲商城商品的功用上,可以吸引更多人發文。

  • 提供像奇摩商城一樣廠商駐點販賣的功能。由於社群裡瀏覽的人數多,如果又提供較優惠的價格相信可以更吸引人來買。